很多小伙伴伤后总是恢复不到伤前的状态,明明力量也已经练得很不错了,为什么回归运动总是觉得差点意思呢?极有可能是你没有好好注意本体感觉的训练哟!今天就带你了解一下本体感觉这个神奇的“玩意儿”。
一、什么是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
此外,在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中,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主要涉及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有助于保持静态或者动态的姿势稳定,对于大部分运动损伤的小伙伴来说,受伤之后本体感觉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受损,比如丧失位置感觉,不能精准定位物体;丧失运动协调感觉,手脚不能并用。
而本体感觉是无法自动恢复的,需要不断训练使身体能够通过适当的姿势和动作正确传递位置感、解释信息以及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刺激作出反应。
当我们受伤之后,不仅仅是患处的关节、软组织、肌肉会受损,本体感觉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伙伴受过外伤的地方容易反复多次手上,比如最常见的习惯性崴脚,或许在脚踝受伤后我们丧失了部分脚踝落地时探知位置的能力或整个下肢髋膝踝联动协调的能力,这才使脚踝反复受伤,而光去锻炼肌力也是不够的。
二、本体感觉包含什么?
本体感觉大致分为几个方面:平衡、协调、敏捷。
平衡指在保持稳定位置的同时执行动态功能运动的能力。是人体维持姿势以及活动的必要条件。平衡能力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前庭系统,二是视觉系统,三是肌肉皮肤等躯体上的本体感受器。三个系统相辅相成,任何一部分受损都会使平衡能力受损,进而无法完成复杂的动作。
协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指通过肌肉适当的强度和时间共同作用,产生一种平滑的活动模式,本体感受器以及神经传导使一些肌肉受到刺激,其他肌肉受到抑制,其他肌肉趋于稳定,来完成各种静态或动态的动作姿势。
因此肌肉力量是必要的,如果肌无力,动作就会不协调,其他肌肉就有可能会发力更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偿”。
敏捷指在快速、复杂和熟练的活动中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包括快速改变方向和突然停止和启动,这在我们回归运动的过程中十分常见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本体感觉训练原则
在训练本体感觉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在开始训练之前,我们要对患者的损伤程度以及运动能力做一个详细的评估,根据其能力设计适合的训练动作。
2、训练动作应由易到难,从平衡性训练→协调性训练→敏捷性训练。从静态双边的稳定表面开始,逐渐过渡到动态单边的不稳定表面(如能力允许)。
3、训练须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但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早期如需要一些辅助器具,应在患者手臂可触及范围之内。
4、康复师对于患者动作的完成情况更多是主观判断,但可以参考一些客观因素,比如动作完成时间、组数、次数、负重等。在掌握了前一阶段的训练后方可升级进阶。最后逐渐结合患者所需要的专项运动。
5、患者需要注意力集中,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调控。本体感觉训练应在一次康复训练的早期进行,以免患者疲劳,增加受伤风险。
四、本体感觉测试以及训练
下面介绍一些简单的本体感觉测试以及训练。
1、本体感觉位置觉测试
身体放松,靠墙站立,闭上双眼,让同伴帮助你把一侧腿抬高,停止三到五秒,记住此时腿的高度。放下后,自主尝试抬高到同样的位置,如差别不大,则位置觉良好,如差别很大,则位置觉较差。
被动
主动
2、单脚站系列(平衡训练)
单脚站
平衡垫单脚站
波速球单脚站
3、屈髋系列(平衡训练)
屈髋
波速球屈髋
单脚屈髋
波速球单脚屈髋
4、动态协调训练(协调训练)
5、绳梯训练系列(敏捷训练)
好啦,本次分享就到这里啦,各位小伙伴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上述训练,一定要牢记训练原则。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