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马钱,又名汉佉二体钱,公元175--200年,新疆于阗国王秋仁所制,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两种文字制造的钱币。以希腊货币德拉克麦和四德拉克麦为原形,用打压法制造。钱呈饼状,圆形无孔,一面是篆书汉字“六铢钱”或“元六铢钱”,另一面中间是一匹马或一头骆驼,周围一圈是佉卢文字,刻有于阗国王秋仁的名字,译成中文是:“大王,众王之王,都尉之王秋仁”。和田马钱分为两种,大小不同,大钱直径约25毫米,重24铢(相当于当时的一两重),小钱直径19--23毫米,重4.3--5.5克。
和田马钱的学名叫“汉佉二体钱”,它是公元1-3世纪的于阗(今和田)地区自行制造和发行的一种钱币。这种钱币是东西文化的合壁,吸收了东西方两大钱币体系的特点,用汉文和佉卢文双体文字。
古代世界的钱币,分为圆形方孔的铸造钱的东方体系和圆形无孔的打压钱的西方体系两种。和田马钱的外形呈圆形,无孔,正面的中心是一匹马或一峰骆驼的图像,因些人们习惯上称这种钱为“马钱”。马或骆驼的周边是一圈佉卢文字母,是一种颂词,大意是“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某一位国王的名字)”。圆形薄片似的铜币,加上打、压印上的文字和图像,这种造钱法可以溯源到古代希腊;然而若翻到钱币的另一面,则又一下子使人走进了另一种文化:背面是汉文篆字“重廿四铢铜钱”、“六铢钱”等,表示钱币的重量和面值(在古代,人们有时用重量表示面值)。
佉卢文是一种中亚死文字,它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巴基斯坦西北部,公元3-4世纪在塔里木盆地南道的于阗、鄯善等地流行。于阗人借鉴了当时在帕米尔高原以西地区流行的圆形无孔打压钱模式,同时又遵循了中原秦、汉时期流通的钱币铭文和币值、重量体系,创造了这么一种东西合壁的文化花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