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财小志,(https://xueqiu.com/1899017521/111216596)
想象某人一副“沙发土豆”的姿态瘫躺着看球赛,肚子上搁着一杯啤酒。除非是他支持的队伍赢了,或者看到有人在赛场上裸奔,不然他绝不起来。
说来也许难以置信,但有一种以树懒为灵感的投资策略能大胜多数的专业管理投资组合。循此策略的投资者每年只需花不足1小时处理投资事务。他们无须关注经济行情,也不读《华尔街日报》,没有订阅投资网刊,不必聘请理财顾问。此懒人投资法名为“沙发土豆”法。
源于《达拉斯晨报》前任专栏作家斯科特·伯恩斯的构想,原本的沙发土豆投资法是把资金对半投资于股指和债指的组合。其省心程度堪比平头发型。假如你每月投资1000美元,即500美元投在股指上,500美元投在债指上。一年后,你可以看到自己在股票或债券上的资金更多。假如股票获利更多,你可以卖掉部分股指,用所获资金买入债指。这样做可令投资组合的比例回复原本的配置:50%股票,50%债券。斯科特·伯恩斯说过,任何人只要会呼吸,懂除以二,都做得来。
债券不会拖后腿吗?
许多激进的西部牛仔型投资者觉得债券沉闷乏味,赚不了大钱,认为不应纳入投资组合。尽管他们勇猛过人,幸好政府养老金、企业退休金或大学捐赠基金不是由这些西部牛仔来管理。负责任的个人和专业投资者深知债券在多元投资组合中的重要性。
第一世界短期政府债券或高质量的短期企业债券,并无大利可图,但胜在稳健。购入一篮子这些债券的最简便方法是,通过购买债券市场指数基金。
这是雾水情而非真爱?
你该会想,为什么选择投资短期债指,而不选长期的?假如买入年收益率为4%的10年期债券,通胀总会销蚀购买力。即使债券年收益率为4%,但若汽车油费年涨6%,你就亏大了。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买短期债指(如1~3年的债券)通常比买长期债指明智。当短期债指内的某一债券到期,另一债券将取而代之。假如通胀上升,新购入的债券将提供更高的收益,买入短期债指的投资者因而能超越通胀。
长远来看,债券不如股票利润丰厚,但债券对投资组合起稳定作用。而且债券有时还会出众人所料,表现更胜股票。请看表1中2000—2009年这10年的情况。
表1 2000-2009年美国股票和债券收益情况
美国股票在那10年血流不止。债券则获得平均7.7%的年收益率。沙发土豆投资者不但因表现更佳的资产类别(债券)保存完肤,他们还得以低买高卖。回顾是怎样做到的(三步走):
1.投资者每年一次检查自己的投资组合。
2.看组合中股票还是债券上的资金较多。
3.假如那一年股票打败债券,卖出部分股票买入债券;若债券打败股票,则卖出债券买入股票。
通过每年一次的再平衡操作,沙发土豆投资者卖掉一些大热资产,买入一些不太热门的。这种理财方式跟循规投资的政府养老金体系很相似。但大多数投资者循的是相反之道:他们高买低卖。通过沙发土豆投资组合,加上严守规矩,投资者可避免上述疯癫之举。
由于股票收益长线来看高于债券,投资组合里包含债券会令收益减少——但程度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大。
表2 显示了1992—2013年沙发土豆投资组合与标普500指数的回报比较。
沙发土豆投资组合之所以更见成果,有两个原因:一是投资多元分散;二是费用低廉,每年低至0.1%。
这也令华尔街颜面尽失。被轻信为获利高手的大部分对冲基金经理在2002—2013年的每年表现均低于沙发土豆投资组合。
沙发土豆投资组合的比例还可做调整。愿意承担更大风险的投资者可把组合调整为75%股票加25%债券(见表3),这样的长期回报会比等分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的组合(见表2)获利更高。
表3 1992-2013年美国沙发土豆投资组合(75%股票加25%债券)与标普500指数回报对比
“土豆”在全球茁壮成长
最早的沙发土豆投资组合比火腿芝士三明治还简单:分散投资在股票和债券上,然后调整再平衡。然而,若能进一步分散投资,有时能提高回报并降低波动性。
《钱意识》(Money Sense)杂志的创始编辑伊恩·麦圭根(Ian Mc Gugan)为加拿大人改良了沙发土豆投资法,并因而获得一项全国杂志奖。他把两只股指纳入投资组合,而非仅投资一只股指。麦圭根建议投资者把资金分为三等份:一加拿大政府债券指数、一美国股票指数、一加拿大股票指数。回溯至1976年的检验,以此法调整投资组合能打败单纯含一只加拿大股票指数的组合,而且波动性低得多。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投资者把资金的33%投入债指,33%投入美国股指,33%投入加拿大股指。假如到年底,债指增至投资组合总价值的40%(股指下跌的话便会如此),则应卖出一部分债指,收益用来增持组合中股指两者或其一,从而把组合调整回最初的配置比例。
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每月或每季新增投资完成再平衡。若其债指上升,占总值超过了原本33%的比例,可以把新资金(从薪金中拨出)投入所持股指的两者或其一。假如组合中的美国股指在下个月上涨,而所持的加拿大股指及债指保持不变,可以投入资金(也是从薪金中拨出)增持债指或加拿大股指。为的是让投资组合按目标比例配置。
相比单纯含股票的投资,股票债券再平衡投资组合,有时可提升回报,视乎时间段,也有一些时期业绩落后。但有两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分散多元且经过再平衡的投资组合比单纯股票组合更能提升稳定性;另外,投资费用低则长期回报高。
债券与年龄和风险的关系
一个准则是你的债券投资份额应与自己的年龄相应。虽然听来虚泛,但是确实是有用的。44岁的我在个人投资组合中大概应有40%的债券配置。
但还需考虑个人情况。假如我在加拿大工作,符合资格申请学区内的指定养老金福利,我就只会投资25%在债券上,因为有养老金提供债券般的稳定保障,我可以承受更高的风险。
投资落后了怎么办?
投资者入场晚了或者想从高费用的境外养老金产品投资中抽身,有时会考虑以高风险投资来挽回流失的时间。但他们不该这样做。
假设一名投资者没有购入债券。她在2007年退休时拥有一个投资美国股票的组合,到了2008年,她的资金会缩水37%。但若其投资组合是对半投资在美国股票和债券上,损失则仅为16%。
股市下挫对年轻人的影响极大,而对于不分散投资的退休人士而言,更是噩梦。年轻投资者可以趁跌市低价买入,而退休人士则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他们需要从投资收入获取生活费,得不断卖出投资。
假如全球股市崩溃,多年停留低位,这是绝对可能出现的,投资组合中没有债券的退休人士可能需要长年亏本卖出资产。提高投资组合的风险来追回损失的时间是完全不值得的。
从2008年至2009年股市暴跌的惊惶中获利
股市下跌时,许多人惊慌失措,争相抛售,令股价进一步下挫。冷静的投资者则会为未来利润打下根基。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后两年,我的个人投资组合规模比危机前大得多。关键是使投资组合中股票与债券的比例保持在理想的配置。
2008年年初(市场暴跌前),我的投资组合中包含35%的债券。股市下跌时,我相当兴奋,继续每月用薪金存款投资股票指数。遗憾的是,虽然在股市崩盘期间我继续每月买入股票,还是无法把股票投资调整回最初的65%比例。到2009年年初,我的投资组合中债券的比例远大于股票。
结果,我在2009年年初卖出了部分债券,把组合调整回理想的比例配置。
我当然希望市场继续保持在低位,但事实没有这样。2009年后期股市开始回升,我于是再次调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只买入债券。因为之前卖出债券买入股票,所以此时我持有的债券不多,而我所持的股票则大幅升值。不久,我的投资组合中股票占了极大的比例。某个点上,我甚至不得不卖出部分股指来增加组合中债券的比例。
这类再平衡调整是大学捐赠基金和养老金投资常见的做法。
投资组合的再平衡没有什么神奇方程式——别埋头于细枝末节而迷失了大方向。频繁再平衡不一定能比一年一次的调整带来更高回报。定好每年再平衡的日期,持之以恒。
拥有全世界
购买一只全球股指,你便可以最全面分散地投资到世界各地股市。经全球资本加权的这些股票产品是构建投资组合的一流组件。想象一下,假设你是拥有世间万物的尊贵君王,全球所有股票都为你所有。假如你在2013年将其全数卖出,你将拥有54.6万亿美元现金。各国股市的价值在其中分别占多少?
回答这个问题就等于计算全球资本的比例明细。美国大概占全球资本的48%,即出售全球所有股票后,所得资金有48%来自美国。
先锋的全球股票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我将在下一章教大家如何买入)包含48%的美国股票及约13%的新兴市场股票,其余为其他发达市场的股票,比例与这些国家的全球资本占比相应。
通过全球股指买入全球市场资产,让人颇有恺撒大帝征服世界之感,但别因此忽略自家后院。举例来说,加拿大股市的全球资本占比不到5%。所以,一只全球股指所含加拿大股票的比重不大。但如果你最终要回国籍所在的加拿大(或其他国家)生活,投资本国市场是重要的。毕竟,本国市场的交易资金与你支付未来账单的货币是一致。
你打算在哪里过退休生活?
美国人若打算在美国过退休生活,投资组合中应有相当比例的美国市场投资。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英国人、新加坡人或任何有成熟股市的国家公民都应该同样投资自己本国的市场。
保持简单的操作,你可以把投入股市的资金分为本国股指及全球股指两部分。
举例来说,一位30岁英国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可以是30%政府债券、35%全球股指、35%英国股指。
美国人的投资组合构成则有所不同:30%债指加70%全球股指。
你可能不明白美国股市是怎样融入这30%/70%的组合中的。但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股票指数都会包含约48%的美国股票,所以,不需要另外购入美国股指。
假如目前你每月均进行投资,你需要看看所持的本国股指及全球股指中哪一个在上月的表现更佳,从对账单便可了解。拿上月的月结单来比较,得出结果后,新一轮投资时应买入表现较差的那一指数,以保持投资组合的理想配置。记住,假如所持的股指在上月均出现飙升,新资金则应投入增持债指。
大多数人是怎么做的呢?你猜对了。打个比喻,他们如同签了长期合同,每天早上把钱包里的钱倒入垃圾桶——增持表现较佳的指数并减持表现较逊的指数。在整个投资生涯来看,这种行为会令投资者损失数十万美元。
请留意,我不是说要追捧那些掉入谷底的个别股票或个别海外市场。比如说,某X公司的股价下跌了,投资者别以为能趁低吸纳,于是大砸金钱购入这些劣质股。谁知道这X公司以后会怎样?
同样道理,假如投资专注于智利、巴西等单一海外市场的股指,风险也是相当大的。谁知道未来30年这些市场会如何?也许会一片繁荣,但最好还是分散风险,投资全球性股指(假如你希望投资海外市场的话)。这样,你的投资将触及英国、法国、德国这些旧世界经济体,以及中国、印度、巴西、泰国等增长快速的新兴经济体。记得做再平衡调整,假如所持投资中,全球股指表现优于本国股指,别追加投资全球股指;假如手中的本国股指和全球股指均飙至高位,则增持债指。
投资者若大量侧重投资新兴市场(例如印度、巴西),将面对巨大的全球资本风险。新兴市场占全球市值约13%。所以对大部分投资者而言,投资组合中新兴市场的股票不应超过13%。
假如你基于这些市场的经济增长而深信其未来回报巨大,还是得缓一缓。新兴市场收益的相关数据显示,自1985年以来,其表现一直不如发达市场。并非每一年或每10年都如是,但自从有记录以来,其不甚耀眼的表现令许多人备感意外。
那为何还是得投资新兴市场股票呢?未来总是充满未知——新兴市场股票的表现也许最终超越发达市场的对手。它们有充分的时间来追赶,虽大多让人失望,但一切皆有可能。
虽然新兴市场股票将来可能表现不俗,但重要的是别投入超过其全球资本占比。因此,比例最多为投资组合总值的13%(或更少)便足够。
你选择在新兴市场国家过退休生活?
打算在新兴市场国家过退休生活的人士要记住几件事。新兴市场一般较为波动不稳;其股市有可能大幅下跌;这些国家的通胀可以跑得比肯尼亚人还快;视乎经济稳定性,其货币也有可能暴跌。出于这些原因,假如你打算在发展中国家过退休生活,考虑减少买入这些市场的股票。以下是一名打算最终到泰国过退休生活的30岁人士的投资组合:
30%债指
50%全球股指
20%泰国(或东南亚)股指
还有选择到巴西退休的一位投资者的例子:
30%债指
50%全球股指
20%巴西(或拉丁美洲)股指
接着是选择到马来西亚退休的60岁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方案。注意债券配置比例的提高,密切反映了投资者的年龄。
55%债指
30%全球股指
15%马来西亚(或东南亚)股指
无论你选择怎样配置,贯彻始终。每一年,把投资组合调回目标比例,随着年龄增长提高债券的配置。
这一切美好得不真实?
某些事情虽然听起来美好得不真实,但往往是真的,比如沙发土豆投资组合。操作如此简单,可惜很少人有毅力坚持执行。人性总是在不停破坏稳健的投资计划。
我有时会在投资后发表博文介绍我的新投资并解释投资的原因。我根据的就是简单的沙发土豆投资策略:维持40%债指和60%全球股指的投资组合。但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许多读者会根据某专家在网上、电视、报纸或电台上发表的言论而意欲投机押注。
“我看到说现在不是投资债券的好时机。”
“CNBC上有人说美国股市将要崩盘。”
“我刚读到一篇报道说新兴市场将要飙升。”
“欧洲都一蹶不振,为什么还投资全球股指?”
大多数预言最后都是自打嘴巴的。许多投资者无法忽视金融界的各种胡诌杂音,最终蒙受损失。金融新闻机构及记者总在寻找话题大做文章。记者们若不以什么急境危情来耸人听闻,恐其职位不保。
由于媒体总出狠招暗算,投资者需要强力麻药做防范。瞎了、聋了、麻木了,更好。按预先制订的计划调整投资组合的话,你总会在别人卖出的时候买入一点点,也会在别人买入的时候卖出一点点。
能承受这种心理挑战?极好。
本文选自《沙发土豆投资法》,作者安德鲁·哈勒姆,中信出版社出版
嗨~我是财小志,爱读书,会理财~